廖开祥 1952年出生于四川省。
1968年我16岁的时侯,身心受尽摧殘积劳成疾的母亲患了风湿心脏病,在那个缺医少药,医院根本不给黑五类份子治病的时代,母亲传授的医术和草药也派上了用场,当时多亏了我老表邓思哲,将他父亲购买在家没有烧毁的遗物(一只听诊器、三具空针、一包银针和几本医学书)送给我,为此我用这几具空针推静脉扎银针,并结合家传的草药内服外敷。在治疗母亲心脏病期间,我得到舅舅、姑父等多名老中医和草药郎中的属心指教,为此我学到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,已能识别中草药1000多种,也学习了农村的艾灸、拔火灌、刮痧、按撵、推拿等治疗疾病的方法。
19岁的那一年我母亲的病情进一步恶化,加之缺少药物,母亲丢下我年迈的祖母、不管事的父亲、和我的六个兄弟妹妹,睁着眼晴离开了这个使他灾难一生的世界。因为母亲,我对医学产生了巨大的追求,我决心从医,为像我母亲这样的苦命人服务!我无尝的为周围群众送草药,扎银针,这也为我在1970年进入本大队医疗站打下了群众基础。说句心里话,在那个年代,一个无钱无势无靠山的人,要进入医疗站,真比登天还难。
70年我进入桃元大队医疗站后,71年两次参加区县短训,72年在巨龙区医院进俢,跟师彭一乐、杨震一年之久。进休期满后回大队医疗站,1982年7月参加全国中医中药人员晋级考试,录取分为140分、我只考了114分名落孙山。93年参加四川省乡村医生考试获取中专资格证书,96年参加凉山州对个人合伙开办医疗机构中医专业考试合格获取证书,此后又经区县多次短训,我读过李时针的本草纲目学,能背诵二十八脉濒湖歌、张仲景的伤寒六经辩、叶天士的温病条辩、孙药王的千金要方、吴谦的医宗金鉴、陈复正的幼幼集成神火灸、粱玉喻的舌鉴辩证等名著。在使用传统中医方剂中,我常用古六方和扶宣通之法,化裁加减、辩证施方。
我是一个师承家学,草药世家的后代,是电影<春苗> <红雨>里描写的那个时代的大队赤脚医生。自1970年3月进入本村大队医疗站成了一个赤脚医生,至今从医已50年之久。
在这漫长的医途中,我从普查血吸虫、地方病、农村两管五改、从防治疟疾到四苗防六病、从新生儿出生到孕老病死的各种統记和非典应急突发事件,不管白天黑夜、刮风下雨,没有星期天,没有节假日,没有寒署假,几十年如一日,我从一根针一把草,药箱伴着泥土香走遍乡间的田边地角,万户千家,我从路边的车前草釆到高山的雪莲花,我曾像传说中的药郎采药尝药,体验药效。
为了掌握药物效力和用量,曾像电影里的《春苗》一样煎药、服荮,把自己当成试验药效的动物,我曾在自己身上扎过无数次的银针,以掌握银针,气的感受和放射的程,为了搜集农村的一药一单方,不怕翻山越岭,拜师学艺,历经师传家学和几十年的努力和钻研,我能自釆自挖辩认使用近两千味中草药,我从曲折的人生和艰难的学习环境中,吸取了许多地方病、常见病、多发病和怪病的经验,很多草药方剂群众用了还说真管用,由于我面对的是广大农民,因此广大农民的疾病我们都要面对,都要医治,在治疗中学习,在学习中治疗,就像电视《激情燃烧的岁月》里的石光荣,《亮剑》里的李云龙等,虽然没有上过军校,系统的读过军事教科书,还是打了很多胜仗,成了一代令敌胆寒的名将。
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,说来他们都不信,我敢说:《春苗》《红雨》的激情,就是我们那代人的激情,为了解决患者的疾苦,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,我们总是如饥似渴的学习一些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治疗方法,民间的按摩推拿、艾灸针刺、括痧抜火墔、缝合包扎、中西草药、内外儿妇、酒洗醋蒸、接骨对榫,我们都能基本掌握使用,有些治疗方法和实践产生的作用、在浩瀚的医学书中还找不到,在缺医少药,国不富民最穷的那个动乱时代,一个工日两角钱,我光着脚板,背着药箱,走遍千家万户,地角田边,我们属于特殊的农民队伍,没有医疗设备补助,没有编制,没有工资,没有福利,没有劳保,没有退休待遇,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,没有纳入政府财政管理,没有政策倾斜。
现在我已年愈古稀,还像敞放的鸡自己刨来自己吃,几次中医民族医,医师资格的认定,我就像吕蒙正赶斋,成了被遗忘的角色,从赤脚医生、个体医生到乡村医生窝了一辈子,运气竟连科考一生的范进都不如,俗话说,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七十年人生风雨,五十载坎坷医途,事非经历、怎能体会到确有专长背后的辛酸苦楚,我的廖氏医方集中记载和长期使用的确有专长的膏、丹、丸、散已深入患者,渐露头角。
中医草药博大精深,神奇莫测,砒乌用之得当也是活命灵丹,人参用之失当,也成杀人利剑,验方乃承先启后千锤百练之方,不朽之名方可能是血泪的结晶,生命的积累,九拆臂终成良医,须亲历亲为认真体验,我真担心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平生所学,会因没有政策支持,合法传承,得不到开发推广发扬光大,而像倒洗澡水一样连同孩子一同倒掉,直使人亡技灭,岂不令人痛心和挽惜。
古人说“无恒德者,不可以为医”医者,依也,生命之所托,健康之所系,我深知做为一个医生,医德医术十分重要, 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,华古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,孙思邈为民救世之精诚,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,叶天仕谦逊好学重德救人,张仲景不为良相愿做良医。
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,习医之人必须“博极医源,精勤不倦”。我母亲生前常对我说,医道是积德行善之善道,不是重利轻义之商道,这就是我从医的支柱和右铭。
我已年愈70,本不该沸腾热血,暮年思慱,然而对先辈的传承,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平生所学,若失此暮年盛世之良机,心有不甘啊!当此医疗改革日新月异,国家如此重视发展中医的大好时机,为了开业行医合法,传承技艺合法。
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一个检阅自己所学的平台,体现人生,为后学者打点基础,做个榜样,为此我呼吁来自各地的基层民间草医们团结起来,在习主席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说,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,坚持中西医并重,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,协调发展,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,创新性发展的关怀支持下,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下,形成山川原野百花盛开,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,苍龙行雨,老树著花,我们将用自己余生和行动去履行誓言,服务患者、救死扶伤!